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新增专业(蚕学、翻译、休闲体育)揭秘

[复制链接]

72

主题

107

帖子

5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4:4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5年高校新增本科专业,江苏57所高校获批新增专业136个。以下为江苏高校新增专业名单。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新增蚕学、翻译、休闲体育专业,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新增财务管理、软件工程专业。

1、体育学院新增休闲体育专业,年度招生35人。
江苏科技大学历经数十年建设、改革和发展,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有了大幅度提高,已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体育学院在学校的大力扶持下,于2008年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原社会体育专业),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设置休闲体育专业,不仅是着眼于人才市场的大量需求,也是学校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体育学院做大、做强的毕竟之路,其必将实质性的推进学校多科性大学建设的步伐。
江苏科技大学申办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以体育旅游和大众休闲体育管理与指导为主要方向,这既有别于省内的南京体育学院、常州大学,又不同于省外的广东海洋大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有自身明显的特色,力求开拓培养水上运动项目(游泳教学与救护、龙舟)运动健身会所、户外运动(山地车、登山)、拓展教学与训练等专业人才,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江苏科技大学休闲体育专业一旦申报成功,将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构建新型复合型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努力成为江苏唯一、全国领先的休闲体育特色人才培养基地。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懂休闲体育理论,又要懂休闲体育管理、指导、策划、开发、营销等技能的多方面人才,应具有雄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学有所长的专业技能,而休闲体育(大众健身和水上运动项目)技能、休闲体育管理(产业)知识、体育旅游管理(指导)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是其核心知识重中之重。
我校建设休闲体育专业本着有利于社会需要、学科建设和学生发展的原则,开设出既有现实性又具前瞻性、既以体育为核心又与多种学科交叉融合、既立足本省本地之实情又放眼全国的课程体系。
2013年初,我校开始筹建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在省内外进行了广泛调研,召集学校相关部门和学科人员进行研讨。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次论证和修订。对在学科方向整合、师资、办学软、硬件、图书等方面均进行了专项建设,进行了体育师资现状及需求情况的调查,制定了本科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了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选定了教材,建立健全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实习基础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  师资力量
我校自从1986年招收第一届体育师资班以后,学校体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一直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表彰,2000年我校荣获“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优秀高等学校, 2006年我校《大学体育》又荣获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学校体育学院现有教师48人,其中教授2人,兼职教授3人,副教授24人,讲师22人。体育学院所有教师政治思想觉悟高尚,学风浓厚,教风严谨,教学与科研水平与同类学院相比处于领先地位(体育学院教师近五年发表的体育科研论文近500篇,荣获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江苏省教育“十二五”规划等一批课题)。体育学院现有博士2人,硕士33人。在读硕士2人,硕、博比占77.08%,教师的学历结构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一)  场地设施
学校“十五”以来非常重视场馆设施建设,我校现有400M标准塑胶田径场3片,体育馆3个,乒乓球训练馆3个,篮、排、网球场近50片,室外标准游泳池一个。为了配合休闲体育专业的筹建学校和江苏省体育局初步达成协议准备在新校区利用新校区天然的地理环境合办皮划艇和龙舟高水平运动队,1.3万平方米的大型体育馆1个,两片标准400m田径场和近70片篮球、网球、排球场。各项措施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另外我校结合管理和人文学科的建设,投入资金建设了拓展训练基地、信息管理实验室、体育保健实验室。
(二)  教材、图书准备
“十五”以来体育学院共出版公共体育教材近20本,专著2部,学院图书资料室有各种各类图书杂志近千种,根据当前社会体育学发展的趋势,我们决定拟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休闲体育专业系列教材。适当增补体育旅游类系列教材。
(三)  实习基地
我校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除少部分留在高校实习外,绝大多数人将被派往城市社区、旅游公司、各种健身会所、各种体育俱乐部、拓展训练、大型体育游乐场、各省市体育局及人力资源公司。另外我校的体育俱乐部机构健全,目前共有教师体育俱乐部5个,学生体育协会十余个,这也为本专业学生实习提供了就近的基地。另外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设计了教育实习、社会体育活动见习、全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担任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志愿者活动、寒暑假社会活动和体育“三下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密切关注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和本课程的社会应用,培养其实用技能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发展规划
如果休闲体育专业申办成功,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深入研究与分析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总结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分析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对专业需要的新变化,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努力拓宽专业的口径,形成专业特色。充分发掘我校多学科的资源,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为学校多科性大学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在未来的几年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5-8年的建设,力争使我校的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成为校级特色专业,经过8-10年的建设,在充分发挥我校工管经文理诸学科的相互支持优势的基础上,力争办成省级特色专业。
2.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高质量教师引进的原则不动摇。首先,围绕学科发展,引进1-2位学科的带头人,开拓3个左右的研究方向;其次,秉持传统,继续选派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一支素质更为优良、结构更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3.加强学科基础课程建设,在1-3年的时间内建设和完善5门左右的核心课程,编写2-3本优质教材,申报3项省级以上体育学科的课题,完成一定数量的关于本专业发展的教改和科研成果,为该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大力建设实习基地,培养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人才。城市社区、旅游公司、各种健身会所、各种体育俱乐部、拓展训练、大型体育游乐场、各省市体育局及人力资源公司,我们将进一步与其合作,将我们的学生实习与他们的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目的。另外充分利用我校全国招生的优势,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地基,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这样更有助于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与“使用”挂钩,相互促进,达到“双赢”。
5.力争3-5年的时间内围绕体育学科,建成1-2个体育专业硕士授予权点,坚持以教学推动
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全面推进学校多科性大学的建设。
四、社会人才需求预测
目前,休闲体育产业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沿江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优势明显,苏州、常州、无锡、南京、南通等地区已开始展开一些具有特色的休闲体育活动。发展休闲体育可以带动当地经济、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当前长三角地区和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该地区水网纵横,与水上运动相关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以游艇和龙舟为代表的游艇经济发展迅猛,专业水上运动项目管理与指导人才严重匮乏。以高尔夫、网球、台球、健美健身、有氧健身、瑜伽、体育舞蹈等为代表的大众休闲健身项目已成为引领全民健身运动的潮流,其市场份额巨大,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休闲体育、体育旅游、水上运动指导、体育健身指导、体育经纪、体育产业等专业人才成为当今社会急需的行业人才。
随着我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型水上乐园,龙舟、皮划艇等水上休闲体育将期待空前的大开拓和发展。鉴于国内各沿海、沿江、沿湖城市船艇俱乐部的发展来看,专业人才的匮乏将是水上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表现在:水上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适应项目特性和发展需要,其产品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足,市场运作方法单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大型水上乐园已成为每个城市大多数孩子夏天的栖息地,皮划艇和龙舟等项目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的青睐,得到了政府和媒体的关注,其所带动的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由此可以推断,船艇等水上项目专业人才缺口较大,而教育先行才能突破新兴水上运动和经济发展所需求的人才问题。
据统计,现在我省乃至我国的水上俱乐部普遍缺乏专业人才,大多数从业人员是退役转型的水上项目运动员和非专业人员。退役运动员转型担任教练员,其虽然具备较强的运动能力,但明显缺乏宽厚的理论知识、语言交流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这极大限制了其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水上项目与国际高水平接轨的速度;非专业人员从事管理与指导工作,其在不具备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同样不具备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因此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着该行业的规范和提高。
综上所述,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的是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体育旅游和大众休闲体育管理与指导人才。休闲体育专业要真正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就必须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办学经验,做好充足的社会调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本地区体育休闲的现状与特点出发,在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之路。我校的休闲体育专业偏重于休闲体育与体育旅游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突出我校自身的特色,为中国的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我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场馆设施、教材准备及实习基地,已具备了申办专业的基本条件。我们深信在江苏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关心支持下,一定能把休闲体育专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为江苏乃至全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旅游学原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运动休闲与管理、体育管理学、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学、体育公共关系学、体育康复保健、实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高尔夫、游泳、皮划艇、龙舟、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壁球、健美健身、有氧健身、瑜伽、体育舞蹈、轮滑、户外探险(海岛野外生存)、水上救生。

2、外国语学院新增翻译专业,年招生35人。
翻译作为一门新的专业,方兴未艾,经短短8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广受社会、学生欢迎的复合型、应用性、综合类外语专业。但因师资队伍等办学条件限制,目前在全国2751所高校中仅有152所高校设置了翻译本科专业。其中,江苏省49所本科高校中仅有7所(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陆续开设了翻译本科专业。而与之相匹配的翻译硕士专业,全国也仅有159所高校获批,其中江苏省占10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综上所述,翻译本科专业是顺应我国在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国内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和外语专业学科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业性、应用型本科专业
江苏科技大学作为国内仅有的2所船舶类综合高校之一,其“船舶海洋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江苏省优势学科和省一级重点学科。学校已经确定了“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长远战略目标,将努力达到本科教学一流、优势学科一流、应用技术先进的办学水平,努力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学术交流中心之一。
目前,我国正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型,并大力实施海洋开发和能源战略。作为第一造船大省,江苏正深入实施沿江沿海开发战略,在建设造船强国的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江苏科技大学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学科优势,区域经济和船舶行业的发展对学校提出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包括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因此,我校在跨越式发展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以培养科技翻译人才为定位的翻译专业也将面临美好的发展前景。学校抓住机遇兴办立足海洋科学与工程、面向船舶制造、行业特色鲜明的翻译专业,一定可以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为区域经济和海洋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培养国际人才
      目前,江苏省共有7所高校开设了翻译专业包括: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大学和淮阴师范学院。除南京邮电大学和信息工程大学分别带有邮电和气象性专业特征之外,其它5所皆为通用性翻译专业我校的翻译专业将立足于以海洋科学与工程为核心的理工经管类专业(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工程、海事法规、海洋贸易等),与其它学校的翻译专业不构成重叠,可实现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

从沪宁线看:1)上海市有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4所高校开办了本科翻译专业,它们虽为名校,但多偏于人文特色。我校翻译专业立足船海特色不与上海高校构成办学重叠,反可挺进船舶工业密集的上海翻译市场;2)苏南的苏、锡、常、镇、宁沿线,翻译专业多集中在南京,此外仅苏大学开办了本科翻译专业;苏北也仅有3所高校设置了翻译专业。无论从地域分布,还是从学校特色看,江苏其他高校也不会和我校的翻译专业形成直接竞争,错位发展的优势也相当明显
       根据外国语学院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近4年来一直在紧锣密鼓地筹划设置翻译专业,2011-2014年教育部高指委专家3次对我院进行学科与专业发展论证,翻译专业的建设构想得到教育部外语学科专家团的高度认同和全力支持
3、生物技术学院新增蚕学专业,年度招生30人。
蚕桑是我校三大办学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我校蚕业研究所即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蚕桑科研单位,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共取得科技成果300多项,获奖成果10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16项;也是全国最早培养蚕桑专业研究生的单位,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该所2001年与学校合并,并于当年依托该所建立生物技术学院,2002年开始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2005年开始招收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2004年起招收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学院获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点和农业推广(养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2006年开始招生;2007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权,2008年开始招收培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博士研究生,2011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校特特种经济动物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十二五”期间升格为江苏省畜牧学重点培育学科。我校在“十二五”规划中将“船舶、蚕桑、国防”三大特色确定为将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提出了“做强蚕桑、做大生物”的发展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国家级研究所的科研和学科优势,学校决定开设蚕学本科专业,建立特动学科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蚕桑专业人才需求大。“九五”期间,我国有8所高校招收蚕学本科生,年毕业学生300人以上。上世纪90年代浙江农业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并入“985”、“211”高校后,由于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在这些学校招生困难,前几年已经陆续停止蚕学专业本科招生。目前招收蚕学本科生的学校仅有西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学校,每年毕业学生仅10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我国蚕桑产业发展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本世纪以来,随着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蚕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对蚕桑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加大;江苏、浙江等省作为我国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在优质蚕茧生产、蚕丝加工、丝绸贸易和产业管理等方面仍处于并将继续处于龙头地位,对蚕桑专业人才也有很大的需求,而目前在江浙两省已经没有大学招收蚕学专业本科生,部分蚕桑基层部门多年招不到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随着家蚕和桑树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蚕桑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家蚕作为重要的鳞翅目昆虫模式生物得到广泛的重视,基础研究人才需求也不
断增加。
蚕学专业拥有一支强大人才队伍。学院有专任教师与科研人员8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0人;47人有博士学位,占53.41%;专任教师100%具有硕士学位。有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6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6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1人。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合理,涵盖桑树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控、生理生态,家蚕遗传与育种、饲养技术、蚕病防治、生理生化、生物技术、资源利用,茧丝及其加工,蚕丝贸易和蚕业经济等蚕桑产业各个环节,完全能满足蚕学专业本科教学需要。
蚕学专业拥有多个省部级教学平台。学院建有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国家蚕桑育种中心、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蚕桑产品及食用昆虫风险评估实验室、国家种质镇江桑树资源圃、江苏省蚕桑资源基因库、江苏省畜牧学重点培育学科等教学科研平台,本年度获批建设“蚕桑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设有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科研设施面积16000余平方米,教学实验室面积42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完全能满足蚕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需要。

学校近三年(不含本年度)增设专业情况      
序  号
专 业 代 码
本/专科
专   业   名   称
设 置 年 度
1
081902T
本科
海洋工程与技术
2011年
2
080905
本科
物联网工程
2011年
3
082201
本科
核工程与核技术
2011年
4
080709T
本科
电子封装技术
2011年
5
080102
本科
工程力学
2012年
6
080207
本科
车辆工程
2012年
7
020302
本科
金融工程
2013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8-25 05:52 , Processed in 0.2626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